主题分类
  • 默认排序
  • 热度排序
  • 铜川照金纪念馆现场教学

    •  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北方第一块山区革命根据地,是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共产党人把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与陕甘边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为了缅怀先烈,教育后人,宣传照金革命史,弘扬革命传统,充分发挥照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特此在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修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    1993年5月,陕西省委在照金镇隆重举行了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创建六十周年纪念活动,并决定在照金镇修建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纪念馆。1993年春,馆址临时设在照金镇文化站院内。1996年,动工修建。2002年“七·一”前,完成了布展工程。2003年重新选址改建,2004年4月开馆。2012年,更名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为了纪念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2012年8月纪念馆在原馆基础上动工扩建,2013年8月建成,同年9月重新开放运行。    纪念馆简介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展厅共有两层。一层为序厅、主展厅,以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历史为主线,用翔实的历史资料、图片、文物和各种现代的展陈技术,八个单元再现了创建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艰难历程,突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两点一存”(指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二层为陕甘边革命英雄纪念展区及主题油画展区,开设了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百余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专题展区;15幅油画以重大的革命事件为主题,用艺术的手法呈现了历史场景。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是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级国防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第六批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综合教学基地、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国家行政学院公仆意识教育现场教学点,被确定为陕西省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中共陕西省委党校党性教育基地、陕西省廉政教育示范基地、陕西省国防教育基地、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基地,并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工程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单位及院校确定为教育教学基地。截止2018年底,与65家单位结成共建单位,已成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主阵地。    相关景点    纪念碑    为纪念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2012年8月,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英雄纪念碑与整个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纪念设施统一规划建设,2013年8月建成,9月在纪念碑前举办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相关纪念活动。    纪念碑依托山势,立于山顶,从纪念馆二层拾级而上213个台阶,可直达纪念碑脚下。整座纪念碑由碑体和基座两部分构成,通体采用花岗岩构建,以简洁的柱式结构拔地而起,寓意照金是西北革命的源头和支柱。从地面到碑顶的高度是33米,象征着1933年创建了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纪念碑基座广场625平方米,基座144平方米。    纪念碑上镌刻着“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英雄们永垂不朽”十六个大字。基座四面由四组浮雕构成,展现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苏区建党、建政、建军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军民鱼水情。    “建军”浮雕展现的是1932年12月24日,在宜君县转角镇,陕甘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十六军授旗仪式的场景。    “建党”浮雕展现的是1933年3月8日,中共陕甘边特委在照金兔儿梁成立时的场景。    “建政”浮雕展现的是1933年4月5日,中共陕甘边特委在照金兔儿梁召开第一届工农代表大会,选举产生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的场景。雇农周冬至被选为主席,年仅19岁的习仲勋当选副主席。    “军民鱼水情”浮雕展现的是军民欢庆胜利、分田分粮、拥军爱民、送子参军等场景,体现了军民一家亲。    薛家寨    薛家寨革命旧址是照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照金镇东北5公里处,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1.6公里,形似倒放的葫芦,海拔1619米。薛家寨以其独特的丹霞地质地貌闻名遐迩,据考证,北宋丹青圣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就是以薛家寨附近地貌为原型创作的。民间传说,薛家寨是薛刚反唐时屯兵练武之地,其名称也是因此而来。    薛家寨,整座石崖南接箭穿崖,东连黑田峪,北倚李家山,西俯秀房沟,与对面的龙家寨相对峙。石崖接近顶部的峭立绝壁上,依次横贯着四个天然岩洞,可容数百人藏身。绝壁的另一侧,通过老窑沟的一条清溪与兔儿梁的山水相连,直通桥山山脉腹地。据守薛家寨,即可俯视并控制连通耀县、柳林和照金的军事要道(现为柳照公路),进可攻,退可守。    1933年春,中共陕甘边区特委、陕甘边区游击队总指挥部、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等领导机关迁驻薛家寨,改造山寨,修筑工事,利用四个自然天成的寨洞,修筑了四个寨子,一号红军寨是陕甘边游击队一、三支队的驻地旧址,二号红军寨是红军医院和被服厂,三号红军寨是修械所,四号红军寨是陕甘边特委驻地和供需仓库,为当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建党、建政、建军等一系列活动提供天然屏障,成为照金苏区的军事、政治和经济中心,以及红二团和陕甘边游击队的后方基地。    薛家寨革命旧址现设有游客接待中心、大型停车场、餐厅、客运索道,满足干部教育培训、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服务的需要,每年“七一”“八一”等红色旅游高峰期,前来薛家寨革命旧址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游客络绎不绝。    2016年7月15日,薛家寨革命旧址被铜川市委组织部授予首批13个铜川市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现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陕西省国防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现场体验教学点、西安交通大学照金景区“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陈家坡会议旧址    陈家坡会议旧址位于照金镇北梁村,为1933年8月14日中共陕甘边区特委、游击队总指挥部和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召开联席会议的旧址,目前陈家坡会议旧址设有展馆、游客服务中心,参观者可通过文字、图片和物件等感受革命先辈们的峥嵘岁月,接受红色教育。    1933年6月,执行左倾机会主义错误路线的红26军政委杜衡,不顾刘志丹等人的反对,强令红26军第二团离开照金革命根据地,南下渭华创建新苏区失利,几乎全军覆没,刘志丹、王世泰等领导也和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失去了联系。7月,中共陕西省委书记袁岳栋和红26军政委杜衡被捕叛变,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遭到空前危机。8月,在国民党部队的进攻下,红四团、西北民众抗日义勇军、耀县游击队三支队伍汇聚照金,照金根据地便成为国民党围剿的主要区域。为了尽快组建统一的军事指挥权,恢复和巩固根据地,加强对红军的领导,14日晚至15日佛晓,中共陕甘边特委在耀县陈家坡召开了党政军联席会议。出席人员有秦武山、习仲勋、王泰吉、高岗、张秀山、李妙斋、杨森、黄子祥、张邦英、陈学鼎、王伯栋。会议由陕甘边特委书记秦武山和陕甘边军委书记习仲勋主持。会议决定:1.坚持并扩大陕甘边革命根据地;2.在战略上,开展外线作战,不打大仗,积小胜为大胜;3.恢复红军主力,实行统一指挥,建立陕甘边区红军临时总指挥部,领导红四团、西北民众抗日义勇军、耀县游击队。    陈家坡会议是红二团南下失败、省委被破坏、陕西革命处于低潮时期,中共陕甘边区特委与省委失去联系,独立自主召开的一次关键性会议,被誉为“陕甘边革命史上的遵义会议”。它像黑夜里一盏闪亮的明灯,指引着陕甘红军走向胜利,走向辉煌。这次会议,统一了三支武装的指挥,提出了红军和游击队的作战方针,为日后西北红军主力的重建和军事斗争形势的改变,以及对发展和巩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习仲勋指出:“陈家坡会议是一次关键性的会议,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次会议”。    陈家坡会议旧址现为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现场体验教学点、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铜川市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    革命先烈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展示了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李妙斋、周冬至、杨在泉等革命先烈事迹。    获得荣誉    1995年,被陕西省委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0年9月,被陕西省国防教育委员会授予省级国防教育基地;    2005年2月,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旧址确定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2009年5月,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第四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09年11月,被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授予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2014年12月,被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授予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综合教学基地;    2015年3月27日,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    2015年6月6日,被国家行政学院授予国家行政学院公仆意识教育现场教学点;    2016年9月,入选第六批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名单;    2017年4月17日,被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及其组建单位授予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7年5月27日,授予亲情中华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2017年11月24日,被授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2019年3月27日,被授予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    旅游指南    入馆须知    1. 纪念馆免费向公众开放,观众需凭有效证件在广场换票处兑换参观券,方能入馆参观;    2. 自觉接受安检,严禁将易燃易爆、管制械具等危险品带入馆内;    3. 衣着不整、醉酒、言行不雅者谢绝参观;    4. 幼儿、老年、残疾等特殊观众请亲友陪同参观;    5. 自觉保持环境卫生,请勿在馆内吸烟、随地吐痰及乱扔果皮纸屑;禁止携带宠物入馆;    6. 爱护馆内设施,请勿大声喧哗、触摸文物及展品;    7. 自觉遵守参观秩序,如遇各类突发事件,请服从工作人员现场引导和指挥。
  • 延安革命纪念馆现场教学

    •  延安革命纪念馆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西北延河东岸,距城1公里处。    延安革命纪念馆始建于1950年1月,原馆址在南关交际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革命纪念馆之一。1954年迁往杨家岭原中共中央机关旧址,定名为“延安博物馆”。1955年迁至城内凤凰山麓革命旧址院内,改名为“延安革命纪念馆”,1973年6月迁往王家坪现址。展馆正门上方悬挂着红色匾牌,上有郭沫若1971年来延参观时题写的馆名。    馆藏文物有3.5万多件,历史照片5500多张,图书资料1.2万余册。其中,一、二级文物有1700余件,延安时期出版发行的报刊杂志100余种。 2008年3月,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2016年12月,延安革命纪念馆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2017年12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    发展历史    1950年1月,始建于原馆址在南关交际处。    1950年7月,组建延安革命纪念馆,它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最早的革命纪念馆之一。    1951年2月,文物陈列室正式对外展出。    1952年,纪念馆迁到城内凤凰山麓。    1954年,迁往杨家岭原中共中央机关旧址,定名为“延安博物馆”。    1955年,迁至城内凤凰山麓革命旧址院内,改名为“延安革命纪念馆”。    1971年,郭沫若来参观时题写馆名。    1973年6月,迁往王家坪现址。    1997年,延安革命纪念馆被中央宣传部、民政部、人事部和文化部列入百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02年,国家旅游局授予"AAAA"级旅游景区。    2004年,中央宣传部、民政部、人事部、文化部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集体"。    2008年3月,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2009年,延安革命纪念馆新馆主体建筑入选“新中国成立60年全国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    2011年,《延安革命史》基本陈列入选“全国十大基本陈列特别奖”。    2005年,延安革命纪念馆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号工程”重点建设的三个教育基地之一。    2006年10月,延安革命纪念馆原主体建筑拆除重建,并对沿袭了半个多世纪的基本陈列体系作了比较大的调整和修改。    2009年8月28日,延安革命纪念馆新馆落成并全面对外开放。    2017年12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    场馆组成    广场    纪念馆前广场,面积2.7万平方米,广场正中巍然耸立毛泽东青铜像。周围花坛植有松、柏、牡丹、月季、龙爪槐等名贵花草,花木。花坛前有7000多平方米的草坪,两侧有柏树组成“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的八个大字。    纪念馆    纪念馆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馆内分6个展厅,展出面积3240平方米。馆内展出大量珍贵的革命文物,再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人当年在延安的光辉业绩。是一座陈列展出革命文物,反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延安地区革命斗争史的纪念馆,主要宣传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近13年间,党中央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领导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    整个纪念馆外观朴素大方,结构紧凑,高大宏伟,具有传统的民族风格。    展厅    陈列馆由6个面积相等的展厅组成,展厅高大宽敞,采光性能良好。    纪念馆内有6个展厅,展厅是展示展品的具体载体。展厅大门前有三个大花坛,花草拼成的“实事求是”4字鲜艳夺目。展厅展出大量珍贵的革命文物,再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人当年在延安的光辉业绩。    馆内展出革命历史文物一千二百六十余件,历史照片六百七十多幅。这些资料为我们学习中国革命史,研究陕甘宁边区革命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在表演大厅内为游客表演舞蹈在纪念馆内设置的听歌台,参观者在隔间内,可免费收听流行于延安的革命传统歌曲和陕北民歌。    毛泽东铜像    毛泽东铜像高5米,底座高3.15米,总高为8.15米,底座上镌刻着江泽民题写的“毛泽东在延安”六个金色大字。 铜像由著名雕塑师程允贤设计,于1997年1月13日,在中共中央、毛泽东进驻延安60周年纪念日落成揭幕。    主要展区    延安革命纪念馆陈列厅,由6个面积相等的展厅组成,展厅高大宽敞,采光性能良好。    陈列厅采用声光电等现代化表现手法,以700余幅照片及近千件革命文物及雕塑、油画、图表、场景复原等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党中央及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的艰苦岁月。    陈列大厅里,展出“延安革命史”和“西北革命斗争简史”运用声光电等现代化陈列手法,以800余幅照片及千件革命文物及雕塑、油画、图表、场景复原等展品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党中央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的艰苦岁月。    “延安革命史”分10个单元展出,分别是:    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军长征到陕北    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八载干戈仗延安    新中国的雏形一陕甘宁边区窑洞大学育英才    自力更生奏凯歌延安整风铸党魂    为和平民主而斗争转战陕北、夺取胜利    “延安革命史”分10个单元展出,1997年该陈列获全国“十大精品陈列”提名奖。    馆藏文物    该馆馆藏文物有3.5万多件,历史照片5500多张,图书资料1.2万余册。其中,一、二级文物有1700余件,延安时期出版发行的报刊杂志100余种。    延安革命纪念馆展出的大量珍贵革命文物、文献和照片,按历史顺序分列11个单元,400多米长的展览大厅,以1000多幅历史照片和800多件革命文物。主要介绍1937年10月至1948年3月将近12年间,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领导中国人民英勇斗争的光辉历史。    展览主要介绍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领导中国人民英勇斗争的光辉历史,同时介绍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与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介绍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    场馆布局    新建的延安革命纪念馆,坐北面南,主体建筑与延河上有视觉冲击力的彩虹桥为轴线呈对称布局,为东西长222m,南北深119m的“┍┑”形建筑。主体建筑功能,分为公共活动设施区、陈列展览区、文物库区、办公区、设备用房区。    新馆入口门廊和东西翼入口大门均采用拱形,和“窑洞墙”一起体现了延安地区建筑文化的传承。整栋建筑除休息厅、楼梯间处设有较大的玻璃窗外,其它均为竖向带状和点状的窄窗。    入馆台阶分为三台,隐喻共产党在延安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个阶段。纪念馆正门上方有郭沫若题写的“延安革命纪念馆”金黄色馆名。    38000平方米开阔而富有深刻内涵的纪念馆广场,在“┍┑”形建筑东西拐角的45°法线和中轴线相交处敬塑有16m高的毛主席纪念铜像。    正厅门前两侧,分别有“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大型群雕;主体建筑正面两侧有反应地域特色的18孔窑洞造型;大门两侧为“延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圣地”、“陕甘宁边区人民对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的浮雕长卷。    文化价值    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党中央、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和陕北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形成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    延安革命纪念馆就是中共中央在延安最为生动的教材,是中国20世纪一个辉煌的聚光点。1996年被中宣部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延安革命纪念馆是向广大群众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教育的重要基地。建馆40多年来,累计接待中外观众1800多万人次。
  • 梁家河现场教学

    •  梁家河村,隶属于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位于文安驿镇东南方向5公里处,是延安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    2015年11月,梁家河村辖7个村民小组,总共1187人。    2015年9月底,延延高速将全面建成通车,梁家河村口“文安驿”出口也将直通梁家河村,更好的带动全村旅游的发展。2018年1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拟将梁家河村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历史故事    简介    梁家河村位于文安驿镇东南方向5千米处,是延安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    这个叫文安驿的小镇,隶属于延川县。文安驿镇西魏大统三年(公元537年)始筑城设文安县,隋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并入延川县,明清时期是陕北地区规模较大的驿站和繁华的贸易集镇。悠久的历史为文安驿留下了古县城墙、文州书院、古道驿站、烽火台等众多文化遗址。    据《史记》记载,在秦代的时候,都城通往北方包头一带的“高速公路”(秦直道)就经过文安驿。 从地名上这个“驿”字可以看出,这里自古就是交通要道。文安驿往南,沿着一条新建的柏油路向山里走几千米,就到了梁家河村。    2015年11月,梁家河村合并3个村后,现辖7个村民小组,总共1187人。    知青旧事    多年以前,这本是一个籍籍无名的村落, “贫穷”与“落后”是它的代名词。虽说在公社的所在地,属于自然条件    相对较好的那种村子,但当时一不通公路,二不通电,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1969年,一帮北京知青的到来,打破了梁家河原有的那份静谧。    据90年代编订的《延川县志》记载,1969年1月23日,北京1300多名知识青年来本县落户插队。知识青年们搭乘知青专列,从北京驶往陕北,一天一夜后,抵达陕西铜川站,然后换乘汽车,穿越黄土高原上的千丘万壑,来到延安,继而被分配到各县、镇、村。这些知青其中一个就是习近平。    北京知青到延安后,继而被分配到距离延安80公里左右的延川县,最后,到了文安驿镇。公社已把名单提前分好,各大队支书根据单子招呼分到自己村的知青。梁家河大队一队队长带着15名知青回到梁家河村,其中就有习近平。从那一刻起,16岁的习近平在那个叫梁家河村的地方开始了他的7年知青插队岁月。    1970年,村里为知青砌了6个并排的新窑洞,这个地方后来被叫做“知青院”。    旧村新貌    40多年时光流逝,梁家河村的面貌早已发生了变化。    村里先后通电、通自来水、柏油路、电话,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    2010年以来,梁家河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89平方千米,完成治沟造地面积1605亩,人均基本农田达到2.5亩,粮食亩产由300千克提高到800千克。    近年来,梁家河村发生了很大变化。自2007年被确定为市县新农村建设重点村以来,村容村貌发生了较大变化,村民拥有了舒适、整洁的生活环境。到2018年,村两委会正带领全村群众按照“远抓枣果、近抓畜”的思路,大力发展枣、果、畜三项产业。 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梁家河村“十二五”总体规划,到2015年,梁家河将建成居住集中化、环境生态化、管理社区化、设施城镇化的新型农村社区。    2015年,梁家河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5万元,梁家河村被确定为全国第四批“一村一品”示范村。    2012年,梁家河村内开始出现外地游客,甚至有浙江、新疆等地的游客远道而来。一到“五一”、国庆等长假,许多老年人或学生会专程乘大巴车来参观。    2017年2月2日14时,记者来到梁家河村口,此时有游客或坐电瓶车,或步行,沿着通村柏油路往梁家河村走,道路边的路灯上挂着火红的灯笼。在12号淤地坝边,很多游人驻足观看路边摆放的展板,并合影留念。知青淤地坝于1973年10月开工,1974年11月完工,投劳9600个工作日,动土方2.7万立方米。    梁家河村村民委员会门口的桥上挂满了红灯笼,从桥上穿过,就像穿过灯笼的海洋,让人瞬间感觉到浓浓的节日氛围。在梁家河村村民委员会的院子里,很多游客在拍照留念,来自延川县的一家三世同堂十五六人在这里照起了全家福。记者上前询问得知,他们这一家经常来梁家河村,正月里一大家子凑齐了在这里照全家福,寄托新年的祝福。村委会旁边是梁家河村停车场,停车场旁边建起了一排房子,房子门口摆着很多枣干、小米等陕北特产,游客在那里品尝购买。停车场侧面的空地上摆放着具有陕北特色的碾盘、磨、草垛、谷子等,很多游客在这里合影留念。来自四川的吴先生告诉记者,他来延安走亲戚,特意来梁家河村看看,以前只是听说,这次来看到梁家河村知青旧居,看村容村貌,感觉不虚此行。    在梁家河村,记者了解到,正月里一部分梁家河村民选择外出旅游,也有一部分村民搬进了文安驿镇的居民安居房,所以正月里在梁家河村里过年的村民较往年有所减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梁家河村民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在全国各地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梁家河的父老乡亲们正以他们朴实、宽容的胸怀和勤劳、务实的双手改变着家乡的面貌。与此同时,大批的投资商和企业家看到了“梁家河”的品牌价值和投资机会。他们从五湖四海,从全国各地纷纷来到延安,来到梁家河,为这个小山村带来了资金,带来了发展的希望。这个小山村正如东升的太阳缓缓升起!    获得荣誉    “2017寻找中国最美乡村推介活动”梁家河村获评“中国最美乡村”。    2019年7月19日,被授予“陕西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称号。
  • 王家坪革命旧址现场教学

    •  王家坪位于延安城西北方向,隔延河与城相望,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党中央进驻延安后,军委和总部机关在这里领导根据地军民坚持了八年抗战。日寇投降后,又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进攻。1947年3月18日,毛泽东、周恩来率部由这里撤离,转战陕北。    2016年12月,王家坪革命旧址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概 况    王家坪革命旧址位于延安城西北,隔延河与城相望。1947年3月,国民党占领延安后,这里的部分建筑遭到破坏,1949年按原样进行了修复。这里供参观的有军委礼堂、作战研究室和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王稼祥、叶剑英的旧居等。军委礼堂位于王家坪旧址入口处,是七间高大宽敞、四角翘起的大瓦房,可容纳近千人。礼堂建成于1943年,是军委和总部的工作人员自己动手修建的。当年军委和总部的一些大型会议、晚会等集体活动都在这里举行。毛泽东会客室在军委礼堂东侧,有两间平房。1947年3月24日,毛泽东在这里接见了新四旅的部分同志,谈了保卫延安的问题。毛泽东旧居在毛泽东会客室东面的土坡下,有两孔石窑洞,是毛泽东的办公室和寝室。1946年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曾住在这里。门前有一石桌,是毛泽东送他的长子毛岸英到农村劳动时谈话的地方。朱德旧居位于军委礼堂西侧军委参谋部后院,有3个朝南的石窑洞,右起第一孔是办公室,第二孔是会客室,第三孔是寝室。右侧三孔窑洞曾住过黄华等工作人员。1941年春到1945年8月,朱德住在这里。彭德怀旧居位于参谋部前院,有3孔石窑洞。1947年二三月间,彭德怀住在这里,指挥保卫延安的战斗。彭德怀旧居东侧有一间平房,是军委资料室,另外几间是军委会议室。军委首长经常在此召开会议。叶剑英旧居位于参谋部院后的山腰上,有一栋三间飞檐式平房。1943年叶剑英迁居于此,1947年3月撤出延安。王稼祥旧居在军委礼堂后边的山腰上,是两孔面向西南的石窑洞。    景区介绍    当年这里的军委机关有秘书厅(后改为办公厅)、作战部、高参室、外事组、作战研究室、资料室、总务处、通讯处等;总部机关有总参谋部、总政治部等。对外开放的有军委礼堂,政治部会议室,军委会议室,毛泽东、朱德、彭德怀旧居等。    7间高大宽敞、四角翘起的大瓦房是军委礼堂。是由三五九旅木工伍积禅设计,于1943年建造的。军委总部的大型会议、晚会等集体活动都在这里举行。    1943年12月,为了交流大生产运动的经验,八路军总部在这里举行了欢迎劳动英雄大会。朱德代表总部向劳动英雄致欢迎词。他说:世界上真正的英雄是广大的劳动群众。在我们解放区,依靠广大群众的自力更生,才有今天的丰衣足食。1945年8月15日,部队在这里举行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大会。    国民党胡宗南部队占领延安后,这里被敌军占用。l948年4月20日,胡宗南下达撤退的命令时,这里正在演出,多演员来不及卸装,就只好随如惊弓之鸟的驻延胡宗南部队狼狈逃窜,所以礼堂建筑保存完好。    两间普通的平房,是政治部会议室。1946年1月,毛泽东由枣园搬到王家坪后,这里就作为毛泽东会客的地方。1947年3月14日,也就是撤离延安之前,毛泽东在这里接见了保卫延安的部队新四旅的张贤约、黄振棠、程悦长等负责同志,同他们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反复阐明放弃延安的重大意。中央决定放弃延安,许多人想不通,在会见中,同志们激动表示,要誓死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保卫延安!毛泽东笑着说:你们的这种决心很好,延安是要保的。我们在延安住了10年,挖了窑洞,吃了小米,学了马列主义,培养了干部,指导了中国革命,全中国、全世界都知道有个延安,延安不能不保。但是,延安又不可不弃。因为蒋介百调集了23万军队,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有飞机、坦克、大炮,而我们保卫延安的军队只有两万多人,基本上还是小米加步枪。两万多人一下子要消灭23万敌人是有困难的。毛泽东用过去革命战争的实例,反复说明作战不在于一城一池之得失,主要是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道理。    毛泽东说,今天放弃延安,就意味着将来要解放西安,解放南京,解放全中国。毛泽东还指示说:大家的战术是“蘑菇战术”。就是牵着敌人的鼻子在山沟里团团转,把敌人肥的拖瘦,瘦的拖垮,拖得精疲力竭,然后再集中优势兵力,各个予以歼灭。现在大家的主要任务是拖住敌人,让敌人陷入这里拔不出脚来。除了大家,再加上我毛泽东,还有新华社,一起留在陕北。毛主席的话,极大地鼓舞了大家的信心。临结束时,毛泽东又嘱咐说:回去以后,要给战士们讲清楚撤离延安的道理,告诉大家,少则一年,多则两年,大家还是要回到延安的。毛泽东把同志们送到门口,一面和大家握手,二面笑着说:好啊!大家下次在哪里见面呢?可能不是延安了,也许是南京、上海或者是北平吧!历史完全证实了毛泽东的英明预见,国民党1947年3月19日占领延安,八路军于1948年4月22日收复了延安,敌人占领延安仅仅一年一个月零三天,延安又回到人民的手中。    1946年1月,毛泽东由枣园搬到王家坪居住。这两孔窑洞原是政治部主任王稼祥住着,主席搬来后,他把窑洞让给了主席住。在这里,毛泽东先后写了《关于目前国际形势的几点估计》、《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的有8篇。    1947年3月,国民党胡宗南部向陕甘宁边区发动了重点进攻,派大批飞机在王家坪上空轮番轰炸,扔下了许多炸弹。这时,毛泽东仍镇静地坐在窑洞里工作。几个警卫员多次请主席到防空洞里去,他总是说:不要紧,窑没事,厚着呢。正说着,警卫员石国瑞从外面捡了一块弹片拿来给毛泽东看,他接过弹片在手里掂了掂,说:这个很好啊!可以打两把菜刀用。3月16日,敌人逼近延安的南大门。当时情况很紧急,大家都劝毛泽东早点离开延安。他笑着说:不要紧,来得及,大路朝天,一人半边,他走他的,我走我的。他在那个山头,我在这个山头,没有什么可怕的。    抗日战争中,为防止日寇飞机轰炸,军委、总部工作人员同石工一起开凿了这个防空洞,全长50余米,宽1.2米,高1.8米,防空时可作办公用。1947年3月,国民党飞机轰炸延安时,毛泽东、周恩来在此防空。    还有一处别致的公园叫桃林公园。桃林公园是军委与总部在此居住时,开辟建成的一个娱乐场所,占地12亩,因园中遍布桃树而得名。园内有露天舞场、篮球场、养鱼池、俱乐部等。    朱德元帅的旧居由军委礼堂向西行,过了这座小桥就是参谋部住所。朱德旧居就在这里。1941年3月,朱德元帅从杨家岭搬到这里,一直住到1945年8月离开。我们看到这里正面有三孔窑洞,右起分别为办公室、会客室、寝室。朱德元帅在此居住期间,同毛泽东领导了抗日战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筹备召开了党的七大,起草了《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他经常给部队机关作时事报告和讲话。在基本给抗大学员讲话中他说:现在党中央发给你们每人三件宝:第一件是老钁头,第二件是枪杆子,第三件是笔杆子。他还勉励大家说:温室里长大的花草经不起风霜吹打。不进火热的炉膛就炼不出顶好纯钢。    院内有两棵高大挺拔的柳树是当年朱德亲手栽的。当年被誉为“小南泥湾”的小菜园也是他亲自开垦的,里面种了20多种蔬菜,总司令用它招待过许多从前线回来的将士。三孔窑洞分别是总参谋长叶剑英的办公室、会客室釉寝室。1943年3月,彭德怀由华北敌后回到延安,起先住在杨家岭,后来搬到枣园,1947年3月初,为了指挥延安保卫战,彭德怀由枣园迁往这里。    军委会议室看起来有两间房那么大,主要是参谋人员将所得到的国内、国外的军事情报汇集起来进行分析,并汇报给首长,供中央决策时参考。每周末召开一次例会。1946年3月4日,军事三人小组美方代表马歇尔来延安时参观了这里,他看了后觉得不可思议,就说:共产党领导100多万军队,延安山沟里的统帅部却只有这么点儿大!毛主席说:我们这个统帅部只发布作战命令,其他什么也不发。要衣服没有,要粮食也没有,要钱也没有,要枪要炮也没有。他们确实发现,部队使用的武器都是从战场上缴获的和自己兵工厂制造的。
  • 中共中央西北局革命纪念馆现场教学

    •  中共中央西北局革命纪念馆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41年5月由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与陕甘宁边区中央局合并成立,是中共中央在西北地区的代表机关,全面领导党在西北地区解放区和国统区的各项工作,对党在全国范围执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进一步保护和管理好革命旧址,延安市专门组织编制了《延安革命旧址群保护规划》,计划投资100多亿元,对全市445处革命旧址实施保护提升,首批启动了西北局、枣园、杨家岭等十大革命旧址景区。2012年8月,西北局革命旧址景区建设项目正式启动,2013年8月纪念馆主体封顶,年底完成内部陈列布展及外围环境改造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    纪念馆简介    2013年10月9日,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姚引良检查了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建设进展情况。他强调,要坚持质量第一,加快建设进度,全力打造精品工程。    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建设是延安市确定的“十大革命旧址”景区保护项目中的一项重要工程,是展示延安时期党的光辉历史,特别是西北局领导陕甘宁边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党的建设以及军事斗争的重要场馆。姚引良深入施工现场,察看了工程建设和陈列布展情况,听取了市文物局和项目负责人的汇报,并现场研究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    纪念馆位置    纪念馆工程位于南桥西侧山腰,是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生活战斗生活十三年的历史证之一。为了保护好、传承好这些革命旧址,延安市人民政府于2012年6月7日会议决定对包括西北局革命纪念馆在内的十大革命旧址进行维修。    纪念馆验收    西北局革命纪念馆于2012年11月开工。工程项目建设单位为延安市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为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设单位为陕西建工第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勘察单位为延安市岩土工程新技术勘测有限公司监理单位为陕西信远建设项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工程位于延安市南桥西侧山腰。局部二层,最高三层,框架结构、基础形式为独立基础,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物长约141米、宽37米,建筑总高度为16.8米,总建筑面积约8035.5㎡。工程于2013年4月底完成基础工程的施工。2013年7月4日,中共中央西北局革命纪念馆项目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建设各方参加了验收,顺利通过主体工程的验收, 并得到一致好评。该工程项目由延安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中心站监督,责任监督员孟芳(工程师)。
  • “四·八”烈士陵园现场教学

    •  “四·八”烈士陵园坐落在陕西省延安市,是为纪念在1946年4月8日因飞机失事遇难烈士而建造的陵园。 “四八”烈士陵园为三层烈士墓台,安葬着王若飞、秦邦宪、邓发、叶挺、黄齐生、李少华、李秀文、叶扬眉、叶阿九、赵登俊、魏万吉、高琼、黄晓庄等13名“四八”烈士,还安葬着关向应、张浩、杨森、张思德等著名革命先烈。    解放后,1957年党中央决定重建“四·八”烈士陵园。新建的陵园设在原八路军总部王家坪北侧,背枕清凉山,面对延河水。陵园里有纪念堂、纪念塔、纪念亭、陈列室、陵墓台等建筑物。    2016年12月,“四·八”烈士陵园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历史事件    1946年4月8日,和毛泽东同志一起赴重庆参加国共和谈的王若飞同志自重庆经西安返回延安。1946年4月8日上午,飞机自重庆飞抵西安后,预告准时到达延安。1946年4月8日下午1时许,毛主席、朱总司令、任弼时、林伯渠同志等,都陆续到达东关机场迎候。秦邦宪(博古)同志的爱人张越霞,带着侄儿也来到了机场。人们在蒙蒙细雨中急切地等待着。1946年4月8日下午约2时许,隐约传来飞机的引擎声。欢迎人群的脸上立刻泛起了欣慰的笑容。然而,那高空的飞机声响不多久,又自近而远,渐渐地连声音也听不到了。疑惑、焦虑与不安,笼罩着机场上每个人的心。但人们还是怀着希望,等候在细雨中。直到1946年4月8日下午4点多钟,才慢慢散去。    毛主席回到王家坪,在桃园路口踱来踱去,不时地凝视着雾岭云空。朱总司令迈着沉重的脚步,来到毛主席身边,和主席一起分析、估计着种种可能。1946年4月8日下午5时许,西安方面回复延安:该飞机未曾返航。终于,1946年4月11日,不幸的消息传到了延安:飞机在飞经山西兴县南海拔2000米的黑茶山时撞山失事。    失事飞机是一架由由4名美军机组人员驾驶的美式运输机。飞机上不仅乘坐着中共高层领导王若飞、秦邦宪,还乘坐着刚刚出狱的新四军军长叶挺及夫人李秀文、11岁的女儿叶扬眉和2岁的幼子阿九。同机的还有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邓发及著名爱国教育家黄齐生先生等13人。飞机失事,机上17人全部遇难,史称“四八”烈士。    修建历史    1946年4月19日,延安各界3万余人隆重追悼并公葬诸烈士。烈士们被安葬于延安东关机场西北角。朱德、刘少奇等中共中央领导人亲自执绋,送灵下葬,并为烈士建起了陵园。    1947年,国民党胡宗南军队占领延安后,陵园遭到了破坏,次年边区政府修复。    1957年,中央决定重建“四八”烈士陵园,陵址迁往王家坪。    1971年烈士遗骨被迁往城北的李家洼现址。    1992年5月12日,李铁映同志前往陵园吊唁,目睹陵园荒芜僻陋情景,当即指示拨款维修。    1996年,经过扩建整修,陵园宏伟壮观,面貌焕然一新。    2006年,陵园展室进行整修布展,并对外开放。    “四·八”烈士陵园地址    “四八”烈士陵园占地约3.6万平方米,陵园建筑两侧对称,建筑风格古朴肃穆。走进陵园,一排青石台阶径直通往山腰烈士墓地,一座汉白玉烈士纪念塔映入眼帘。塔尖上有中国共产党的党徽图案金光闪烁,塔顶最高一层四面镶嵌着四颗镏金五角星,代表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塔身正面嵌着毛泽东手书的“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的镏金大字,正面塔座上雕砌着一只汉白玉花环,塔座右侧勒记“四八烈士遇难碑记”,左侧勒记“历史的丰碑——‘四八’烈士陵园重修碑记”。    陵园最高处是烈士墓台,台分三层。王若飞烈士墓居陵园中轴线顶端,处于陵园的核心地位。然后依次为“四.八”遇难烈士和在延安时期牺牲的重要领导人和知名人士,如秦邦宪、关向应、叶挺、张浩、邓发、黄齐生、杨松、张思德、张寒晖等。黄土有幸埋忠魂,“四.八”烈士陵园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座高规格的烈士陵寝地。    安葬烈士    “四八”烈士陵园的三层烈士墓台,安葬着王若飞、秦邦宪、邓发、叶挺、黄齐生、李少华、李秀文、叶扬眉、叶阿九、赵登俊、魏万吉、高琼、黄晓庄等13名“四八”烈士,还安葬着关向应、张浩、杨森、张思德等著名革命先烈。他们都是信仰坚定,一心向党,为民族解放事业奉献终生的革命家。    王若飞烈士墓居陵园中轴线顶端,处于陵园烈士墓台的核心地位。王若飞,1896年出生于贵州省安顺市。我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原名王运生,自幼崇拜民族英雄,当他从《木兰辞》中读到“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名句时,十分向往那种奋战疆场、马革裹尸的战斗生涯,遂改名若飞。1931年11月21日,王若飞在包头因叛徒出卖被捕。在近6年的铁窗生活中,他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气节。1937年5月全国抗战爆发前夕,他被党组织营救出狱。同年8月到达延安,先后任中共陕甘宁边区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中央秘书长、中央党务委员会主任等职。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民族的命运和前途,毛泽东主席冒着极大的风险,于1945年8月28日亲赴重庆,和国民党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王若飞作为中共代表之一,积极协助周恩来,同国民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经过43天的谈判,周恩来和王若飞代表我党同国民党政府的代表签订了“双十协定”。毛主席返回延安以后,王若飞、秦邦宪在周恩来的领导下,于1946年初召开的旧政协会议上,同国民党反动派继续展开了更加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    叶挺烈士墓位于墓台首排。叶挺,1896年9月10日出生,原名叶为询,字希夷,号西平,广东惠阳县客家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及新四军重要领导者之一,是享誉世界的政治家、军事家。1941年1月,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入狱5年。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上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表达愤慨与抗议。叶挺将军严词拒绝了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婉拒了好友陈诚劝其前往缅甸御敌的请求,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在狱中作《囚歌》:“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1946年3月4日,经中共中央多方面的努力下,叶挺始获自由,他出狱后第二天即电告中共中央,请求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已于昨晚出狱。我决心实行我多年的愿望,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你们的领导之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贡献我的一切。我请求中央审查我的历史是否合格,并请答复。”3月7日,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电告叶挺,批准其加入中国共产党,以“亲爱的叶挺同志”相称。叶挺参加了国共谈判三人军事会议。    安葬在“四八”烈士墓台首排的秦邦宪,又名博古,1907年出生,江苏无锡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秦邦宪与周恩来等人赶赴西安,促使了西安事变顺利和平解决。1946年,作为政协宪法起草委员会的中共代表到重庆谈判。殉难时年仅39岁。    “四八”烈士之一邓发,也安葬在墓台首排。1927年12月,邓发参加了著名的广州起义。1935年1月,邓发参加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会上,邓发拥护毛泽东的领导。当年,国际友人埃德加·斯诺就是由邓发从国民党统治区西安接到陕北苏区的。后来,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这样描述:“邓发!邓发!……哦,邓发是中国共产党秘密警察的头子,而且还有悬赏5万元要他的首级……他,这个鼎鼎大名的‘共匪’,就生活在敌营的中心,不把到处追缉他的特务放在眼里。”1946年1月,邓发作为中国解放区职工代表在巴黎参加了世界职工代表大会,回国后途经重庆,与王若飞等同机返回延安。值得一提的是,邓发回国前,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赠送给毛泽东一幅油画,托他带到延安面呈毛泽东。为不负所托,邓发将油画精心包裹,形影不离。孰料遭到空难,那幅毕加索的画作,也随之灰飞烟灭。1946年4月19日,周恩来为《新华日报》撰写了署名文章《“四八”烈士永垂不朽》,其中字字真情:“邓发!你是工人队伍里培养出来的领袖,你为中国工人阶级联合战线同时也是为世界工人阶级联合战线,建立了光辉的成绩。但是这成就刚刚开始,你竟一去不返!”    陵园藏品    保存有叶挺将军遇难时所乘飞机的残骸——发动机架,是当年处理善后工作的同志,用牛车将飞机残骸从兴县黑茶山运到山西临县林家坪的。    题词纪念    挽联题词    “四八”空难,使各根据地军民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中。1946年4月11日,中共中央及延安各界组成由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任弼时、林伯渠、习仲勋、李鼎铭等26人参加的治丧委员会。    中共中央挽联:“天下正多艰,赖斗争前线,坚持民主,驱除反动,不屈不挠,惊听凶音哀砥柱;党中留永痛,念人民事业,惟将悲苦,化成力量,一心一德,誓争胜利慰英灵。”    毛泽东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    周恩来题词:“黑茶山顶,延安河边。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林伯渠挽词:“革命事业未竟全功,岂得安心含笑去;协议实施正需努力,那堪奇祸白天来。”    纪念活动    1996年4月8日,“四八”烈士殉难50周年之际,近百名烈士子女、亲属及延安时期的老一辈革命家的后代和延安各界数万群众,隆重集会悼念先烈。原国家主席杨尚昆敬献了花圈,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陕西省委书记安启元等参加纪念活动。叶挺之子叶正大、秦邦宪之子秦刚、邓发之子邓北生、许光达之子许延滨等在烈士墓前深情地说,我们是延安的孩子,我们生在延安,延河水、小米饭养育了我们。我们要继承父辈遗志,为祖国的发展尽一份力,以此告慰长眠在黄土地上的英烈们。    2006年4月8日,叶正大再次祭扫陵园,并为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揭牌。    2013年5月,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部长赵克石上将,总后勤部政委刘源上将先后来到这里,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祭奠先烈英灵。随后,总后军师职干部理论轮训班的学员们冒雨来到这里,在烈士墓前重温入党誓词。    红色旅游    “四八”烈士陵园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座高规格的烈士寝地。    1986年10月15日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持单位”。    1995年1月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6年10月被陕西省政府命名为“陕西省国防教育基地”。    陵园管理处主任刘云芳告诉我们,“四八”烈士陵园充分发挥“褒扬烈士、教育群众”的主体功能,积极配合社会各界来园开展纪念活动。
  • 杨家岭革命旧址现场教学

    •  杨家岭革命旧址是中共中央驻地旧址,位于延安城西北2公里处。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在此居住。这期间,中共中央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于1942年在此建成中央大礼堂,1945年4月23日至6月21日在中央大礼堂隆重召开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    2016年12月,杨家岭革命旧址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景点简介    杨家岭革命旧址位于陕西省延安市西北约3公里的杨家岭村。1938年至1940年、1942年至1943年,中共中央曾在此领导中国革命。    毛泽东1938年11月至1943年5月在此居住,1940年秋,因修建中央大礼堂等工程,环境嘈杂,毛泽东等领导人和中央一些机关搬到枣园居住,1942年又搬回杨家岭。1943年,毛泽东等领导人又从这里陆续搬住枣园。毛泽东在这里写有《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许多重要文章。1945年在此召开了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45年4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也在此召开。现作为革命圣地,对外开放。 [3]    发生事件    1938年11月至1943年5月,中共中央在杨家岭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1942年在此建成中央大礼堂,1945年4月23日至6月21日在中央大礼堂隆重召开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全国121万党员。“七大”选举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从此,毛泽东一直担任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共也成为仅次于苏共的世界第二大党。七大是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毛泽东1938年11月至1943年5月在此居住,1940年秋,因修建中央大礼堂搬到枣园居住,1942年又搬回杨家岭。1943年,毛泽东等领导人又从这里陆续搬往枣园。毛泽东在此期间,写下了《五四运动》、《青年运动的方向》、《被敌人反对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发刊词》、《纪念白求恩》、《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的序言和跋》、《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等光辉著作。此地是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延安居住时间最长的驻地,期间发生了不少有影响的事件。    中共七大    1945年4月23日至6月21日在中央大礼堂隆重召开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全国121万党员。“七大”选举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从此,正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此后,毛泽东一直担任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共也成为仅次于苏共的世界第二大党。七大是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    发生故事    毛泽东会见美国记者安娜    世人知晓的有1946年8月,毛泽东在杨家岭窑洞前的小石桌旁,    会见了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针对当时流行的“恐美病”,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周恩来遇险    1939年7月,周恩来由杨家岭驻地出发,前往中央党校作报告,途中乘骑受惊,他摔倒在石岩上,右臂骨折,因当时医治条件较差,导致终生残疾,右臂只能弯曲六十度。    邓小平婚礼    1939年9月初的一个傍晚,毛泽东及夫人江青、刘少奇、张闻天及夫人刘英、博古、李富春及夫人蔡畅等在窑洞前为邓小平和卓琳、孔原和许明举行婚礼聚餐,孔原被战友们灌得酩酊大醉,而邓小平酒量惊人,原来是李富春等巧施机关,以水充酒,使得邓小平免于一醉。    确立毛泽东思想    杨家岭,这个原本寂寂无闻的陕北小山村,因中国共产党和中共中央的到来名扬中外。这里产生了推动中国历史进程的一个又一个重大决策:百团大战、精兵简政、大生产运动;这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又一次重要会议:延安文艺座谈会、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中共七大;这里诞生了一篇又一篇对中国革命产生深远影响的光辉著作:《整顿党的作风》《新民主主义论》《愚公移山》。    七大的重大历史功绩是确定了党的政治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七大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克服党内的错误思想,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规律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它为党领导人民去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深厚基础。    在杨家岭革命旧址中,有一座中西合璧式的建筑物——中央大礼堂。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全党121万党员。毛泽东在会上致开幕词和闭幕词,并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走进中央大礼堂,里面的陈设仍然保持着66年前的风貌。主席台正中是毛泽东、朱德的巨幅画像;会场后面墙上,悬挂着“同心同德”4个大字;两侧墙上悬挂4幅“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标语;靠墙边插着24面红旗,象征着中国共产党24年奋斗的历程;插红旗的“V”字形木座是革命胜利的标志;在主席台的正上方,悬挂着一条引人注目的横幅:“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    党的七届一中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和中央委员会主席,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真正成熟,达到了空前的团结统一。毛泽东思想开始写在党的旗帜上,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七大会期50天,是党的历史上时间最长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七大共举行全体会议21次,是党的历史上举行全体会议最多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党史专家、延安大学教授杨延虎看来,七大作为“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史册,是必然的,也是来之不易的。    中共一大到六大,都受共产国际的深刻影响,因为二大后中共就成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随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和1943年共产国际的解散,中共七大独立制定了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的路线和方针、策略。历史证明,这些路线和方针、策略是完全正确的。    七大还总结历史经验,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    从六大到七大,因为战争、交通分隔等原因,中间相隔17年。此前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六届七中全会和整风运动,为七大胜利召开奠定了政治、思想、组织基础。    开展全党整风运动    1942年2月至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次整风运动。    1942年2月,毛泽东先后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和《改造党八股》的讲演,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的整风运动,在全党普遍展开。同年5月,中共中央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发表讲话并作总结,阐明了革命文艺为人民服务,首先是为工农服务的根本方向。    整风运动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着重于提高思想认识,团结同志。    在全党普遍整风的基础上,从1943年9月起,党的高级干部进一步讨论和总结党的历史。    在全党整风的基础上,1944年5月至1945年4月召开的六届七中全会,经过深入讨论和反复修改,集中全党的智慧,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党的历史上若干重大问题作出正式结论后,整风运动胜利结束。    全党整风运动,既是一次全党范围内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运动,也是破除党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错误倾向的伟大思想解放运动。通过整风运动,实现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全党新的团结和统一,对于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增强党的战斗力,是一次成功实践,是一个伟大创举。    在杨家岭毛泽东故居,展出了一张摄于1942年的照片:毛泽东穿着打有大块补丁的裤子,给八路军120师团以上干部作报告。一代伟人艰苦朴素的精神风貌,由此在人们脑海中定格。    延安革命纪念馆馆长张建儒说,杨家岭这处简陋的窑洞内毛主席居住了5年时间。在艰苦岁月里,他和普通群众一样吃小米饭、穿粗布衣。《毛泽东选集》1至4卷收录的159篇文章中,写作于延安的有112篇,写于杨家岭这孔窑洞的有40篇。    如今,在延安任何一个革命旧址参观,都会看到不断有人在留言簿上袒露心声。他们乡音各异,肤色不同,都对这片红色土地充满敬仰,都为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折服。在杨家岭革命旧址,前5个月的留言簿已写满15本。    景点介绍    杨家岭毛主席的菜园    杨家岭毛主席旧居(二)    杨家岭中央会议厅遗址    杨家岭原中央招待所    杨家岭革命旧址    杨家岭毛主席旧居
  • 梁家河现场教学

    •  梁家河村,隶属于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位于文安驿镇东南方向5公里处,是延安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    2015年11月,梁家河村辖7个村民小组,总共1187人。    2015年9月底,延延高速将全面建成通车,梁家河村口“文安驿”出口也将直通梁家河村,更好的带动全村旅游的发展。2018年1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拟将梁家河村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历史故事    简介    梁家河村位于文安驿镇东南方向5千米处,是延安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    这个叫文安驿的小镇,隶属于延川县。文安驿镇西魏大统三年(公元537年)始筑城设文安县,隋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并入延川县,明清时期是陕北地区规模较大的驿站和繁华的贸易集镇。悠久的历史为文安驿留下了古县城墙、文州书院、古道驿站、烽火台等众多文化遗址。    据《史记》记载,在秦代的时候,都城通往北方包头一带的“高速公路”(秦直道)就经过文安驿。 从地名上这个“驿”字可以看出,这里自古就是交通要道。文安驿往南,沿着一条新建的柏油路向山里走几千米,就到了梁家河村。    2015年11月,梁家河村合并3个村后,现辖7个村民小组,总共1187人。    知青旧事    多年以前,这本是一个籍籍无名的村落, “贫穷”与“落后”是它的代名词。虽说在公社的所在地,属于自然条件    相对较好的那种村子,但当时一不通公路,二不通电,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1969年,一帮北京知青的到来,打破了梁家河原有的那份静谧。    据90年代编订的《延川县志》记载,1969年1月23日,北京1300多名知识青年来本县落户插队。知识青年们搭乘知青专列,从北京驶往陕北,一天一夜后,抵达陕西铜川站,然后换乘汽车,穿越黄土高原上的千丘万壑,来到延安,继而被分配到各县、镇、村。这些知青其中一个就是习近平。    北京知青到延安后,继而被分配到距离延安80公里左右的延川县,最后,到了文安驿镇。公社已把名单提前分好,各大队支书根据单子招呼分到自己村的知青。梁家河大队一队队长带着15名知青回到梁家河村,其中就有习近平。从那一刻起,16岁的习近平在那个叫梁家河村的地方开始了他的7年知青插队岁月。    1970年,村里为知青砌了6个并排的新窑洞,这个地方后来被叫做“知青院”。    旧村新貌    40多年时光流逝,梁家河村的面貌早已发生了变化。    村里先后通电、通自来水、柏油路、电话,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    2010年以来,梁家河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89平方千米,完成治沟造地面积1605亩,人均基本农田达到2.5亩,粮食亩产由300千克提高到800千克。    近年来,梁家河村发生了很大变化。自2007年被确定为市县新农村建设重点村以来,村容村貌发生了较大变化,村民拥有了舒适、整洁的生活环境。到2018年,村两委会正带领全村群众按照“远抓枣果、近抓畜”的思路,大力发展枣、果、畜三项产业。 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梁家河村“十二五”总体规划,到2015年,梁家河将建成居住集中化、环境生态化、管理社区化、设施城镇化的新型农村社区。    2015年,梁家河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5万元,梁家河村被确定为全国第四批“一村一品”示范村。    2012年,梁家河村内开始出现外地游客,甚至有浙江、新疆等地的游客远道而来。一到“五一”、国庆等长假,许多老年人或学生会专程乘大巴车来参观。    2017年2月2日14时,记者来到梁家河村口,此时有游客或坐电瓶车,或步行,沿着通村柏油路往梁家河村走,道路边的路灯上挂着火红的灯笼。在12号淤地坝边,很多游人驻足观看路边摆放的展板,并合影留念。知青淤地坝于1973年10月开工,1974年11月完工,投劳9600个工作日,动土方2.7万立方米。    梁家河村村民委员会门口的桥上挂满了红灯笼,从桥上穿过,就像穿过灯笼的海洋,让人瞬间感觉到浓浓的节日氛围。在梁家河村村民委员会的院子里,很多游客在拍照留念,来自延川县的一家三世同堂十五六人在这里照起了全家福。记者上前询问得知,他们这一家经常来梁家河村,正月里一大家子凑齐了在这里照全家福,寄托新年的祝福。村委会旁边是梁家河村停车场,停车场旁边建起了一排房子,房子门口摆着很多枣干、小米等陕北特产,游客在那里品尝购买。停车场侧面的空地上摆放着具有陕北特色的碾盘、磨、草垛、谷子等,很多游客在这里合影留念。来自四川的吴先生告诉记者,他来延安走亲戚,特意来梁家河村看看,以前只是听说,这次来看到梁家河村知青旧居,看村容村貌,感觉不虚此行。    在梁家河村,记者了解到,正月里一部分梁家河村民选择外出旅游,也有一部分村民搬进了文安驿镇的居民安居房,所以正月里在梁家河村里过年的村民较往年有所减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梁家河村民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在全国各地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梁家河的父老乡亲们正以他们朴实、宽容的胸怀和勤劳、务实的双手改变着家乡的面貌。与此同时,大批的投资商和企业家看到了“梁家河”的品牌价值和投资机会。他们从五湖四海,从全国各地纷纷来到延安,来到梁家河,为这个小山村带来了资金,带来了发展的希望。这个小山村正如东升的太阳缓缓升起!    获得荣誉    “2017寻找中国最美乡村推介活动”梁家河村获评“中国最美乡村”。    2019年7月19日,被授予“陕西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称号。
  • 瓦窑堡革命旧址现场教学

    •  瓦窑堡革命旧址位于陕西省子长县(瓦窑堡)城内下河滩小东门,为一排五孔砖窑。1935年12月下旬在此召开了毛泽东主持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问题。12月27日毛泽东又在瓦窑堡城内天主堂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了党的统一战线的根据,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    2016年12月,瓦窑堡革命旧址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历史背景    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瓦窑堡举行,这就是著名的“瓦窑堡会议”。    会议在瓦窑堡城内二道街前河滩田家院内召开,院内共有砖窑5孔,坐西向东,北起第3孔窑洞为会议室。    会议由张闻天主持。出席会议者共有13人,他们分别是:中央政治局委员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秦邦宪、王稼祥;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刘少奇、邓发、何克全;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回国代表张浩;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李维汉;中共中央候补委员、西北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杨尚昆;中共陕北省委书记郭洪涛;中共中央局秘书长欧阳钦(任会议记录人员)。    瓦窑堡会议的主要日程:    17日,会议由张闻天主持,开始举行。17日至19日为会议第一阶段,主要讨论形势与任务问题。    20日,会议开始讨论军事问题。    23日,毛泽东作军事战略方针的报告和结论。会议于当天通过了由毛泽东起草的《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    24日,会议开始讨论政治决议问题,毛泽东作主题发言。    25日,会议于通过了由张闻天起草的《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后结束。    27日,毛泽东在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进一步阐明了瓦窑堡会议的精神。    瓦窑堡会议是在中国抗日民族革命运动面临新高潮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会议的决议和毛泽东的报告分析了当时政治形势的基本特点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规定了党在新形势下的策略路线:“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头子蒋介石”。    会议在讨论制定统一战线的策略时,着重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关门主义倾向,并指出:“在目前形势下,关门主义是党内的主要危险”。会议还对党的若干政策予以必要的改变,如对小资产阶级的政策、知识分子政策、白军政策、富农政策、民族工商业资本家政策、华侨政策,从而全面系统地解决了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系列问题,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    会议解决了遵义会议没有来得及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问题,保证了党在新形势下,在及其复杂的斗争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领导全国人民迎接伟大的抗日战争。瓦窑堡会议为实现由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的伟大战略转折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主要展览    瓦窑堡革命旧址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会址,旧址现存20余了孔砖砌窑洞,包括瓦窑会议旧址、中央军委旧址、中国抗日红军大学校址及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刘少奇旧居等。    现在这里供参观的有瓦窑堡会议旧址、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中国抗日红军大学旧址和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旧居等。瓦窑堡会议旧址位于城内中山街南侧下河滩田家院。院内有砖窑5孔,坐西面东。左起第二孔是张闻天旧居,第三孔是会议旧址。会址窑洞不大,放着两张八仙桌和6个木条凳,小炕上还放着一张小炕桌。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位于城内下河滩一处小院。院内有砖窑12孔。上院有砖窑6孔,5孔坐东面西,周恩来曾住在南起第四和第五孔窑内,另外1孔坐北面南的大窑为军委会议室;下院也有6孔窑洞,均坐东面西。中国抗日红军大学旧址位于城内北侧的米粮山上。1936年6月1日,红大开学时校址就设在这里。1936年6月21日后,红大迁往保安。当时红大分3个科,一科和二科住瓦窑堡。旧址现有砖窑5孔,分为两个教室。毛泽东旧居有两处,一处在城内中山街西侧中盛店院后排4孔窑内,是1935年12月至1936年1月毛泽东的住处;一处位于城内下河滩,院内共有砖窑5孔,是1936年5月至6月毛泽东的住处。    瓦堡历史    1935年12月13日,毛泽东率部取得直罗镇战役胜利后,到达瓦窑堡,住城内中山街中盛店院内。院落坐西向东,有砖窑两排,前后院由砖砌过洞连接。毛泽东居住在后院右起第1、2孔窑洞内,两孔窑洞有过洞相连。1936年1月26日,毛泽东从这里出发,率领红军进行东征。5月21日,东征取得胜利后,又返回瓦窑堡,住城内前河滩二道街一院落内。院内有砖窑5孔,坐西面东,毛泽东住左起第2孔和第3孔窑洞内,第2孔窑洞筑有地下防空洞。刘少奇旧居,位于城内铁狮子巷一四合院内。当时,由刘少奇任委员长的中华全国总工会西北执行局在瓦窑堡成立,西北执行局机关即设于此。1936年1月17日,根据中共政治局的决定,刘少奇离此往天位于延安市子长县瓦窑堡镇,1935年11月7日~1936年6月21日为中共中央驻地。旧址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会址,西北军委(中央军委)旧址,中国工农红军大学校址,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刘少奇旧居,共有两处,1935年12月13日,毛泽东率部取得直罗镇战役胜利后,到达瓦窑堡,住城内中山街中盛店院内。院落坐西向东,有砖窑两排,前后院由砖砌过洞连接。毛泽东居住在后院右起第1、2孔窑洞内,两孔窑洞有过洞相连。1936年1月26日,毛泽东从这里出发,率领红军进行东征。5月21日,东征取得胜利后,又返回瓦窑堡,住城内前河滩二道街一院落内。院内有砖窑5孔,坐西面东,毛泽东住左起第2孔和第3孔窑洞内,第2孔窑洞筑有地下防空洞。刘少奇旧居,位于城内铁狮子巷一四合院内。当时,由刘少奇任委员长的中华全国总工会西北执行局在瓦窑堡成立,西北执行局机关即设于此。    1936年1月17日,根据中共政治局的决定,刘少奇离此往天津,主持中共中央北方局工作。周恩来的旧居位于城内前河滩靠城墙边一大院内,此院同时是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张闻天旧居于城内二道先街田家院。1935年12月17日~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此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定了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路线和策略,史称“瓦窑堡会议”。还有中国工农红军大学旧址,位于城内米粮山东南麓一所大院内,1936年6月1日,在此举行了红军大学开学典礼。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将瓦窑堡革命旧址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津,主持中共中央北方局工作。周恩来的旧居位于城内前河滩靠城墙边一大院内,此院同时是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张闻天旧居于城内二道先街田家院。1935年12月17日~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此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定了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路线和策略,史称“瓦窑堡会议”。还有中国工农红军大学旧址,位于城内米粮山东南麓一所大院内,1936年6月1日,在此举行了红军大学开学典礼。    获得荣誉    1988年1月,瓦窑堡革命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被确定为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4年,被确定为全国红色旅游陕甘宁区经典景区。    2009年被列入全国博物馆免费开放示范单位。现在是国防大学和延安干部学院教学基地。
  • 杨家岭革命旧址现场教学

    •  杨家岭革命旧址是中共中央驻地旧址,位于延安城西北2公里处。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在此居住。这期间,中共中央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于1942年在此建成中央大礼堂,1945年4月23日至6月21日在中央大礼堂隆重召开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    2016年12月,杨家岭革命旧址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景点简介    杨家岭革命旧址位于陕西省延安市西北约3公里的杨家岭村。1938年至1940年、1942年至1943年,中共中央曾在此领导中国革命。    毛泽东1938年11月至1943年5月在此居住,1940年秋,因修建中央大礼堂等工程,环境嘈杂,毛泽东等领导人和中央一些机关搬到枣园居住,1942年又搬回杨家岭。1943年,毛泽东等领导人又从这里陆续搬住枣园。毛泽东在这里写有《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许多重要文章。1945年在此召开了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45年4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也在此召开。现作为革命圣地,对外开放。 [3]    发生事件    1938年11月至1943年5月,中共中央在杨家岭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1942年在此建成中央大礼堂,1945年4月23日至6月21日在中央大礼堂隆重召开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全国121万党员。“七大”选举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从此,毛泽东一直担任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共也成为仅次于苏共的世界第二大党。七大是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毛泽东1938年11月至1943年5月在此居住,1940年秋,因修建中央大礼堂搬到枣园居住,1942年又搬回杨家岭。1943年,毛泽东等领导人又从这里陆续搬往枣园。毛泽东在此期间,写下了《五四运动》、《青年运动的方向》、《被敌人反对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发刊词》、《纪念白求恩》、《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的序言和跋》、《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等光辉著作。此地是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延安居住时间最长的驻地,期间发生了不少有影响的事件。    中共七大    1945年4月23日至6月21日在中央大礼堂隆重召开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全国121万党员。“七大”选举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从此,正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此后,毛泽东一直担任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共也成为仅次于苏共的世界第二大党。七大是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    发生故事    毛泽东会见美国记者安娜    世人知晓的有1946年8月,毛泽东在杨家岭窑洞前的小石桌旁,    会见了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针对当时流行的“恐美病”,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周恩来遇险    1939年7月,周恩来由杨家岭驻地出发,前往中央党校作报告,途中乘骑受惊,他摔倒在石岩上,右臂骨折,因当时医治条件较差,导致终生残疾,右臂只能弯曲六十度。    邓小平婚礼    1939年9月初的一个傍晚,毛泽东及夫人江青、刘少奇、张闻天及夫人刘英、博古、李富春及夫人蔡畅等在窑洞前为邓小平和卓琳、孔原和许明举行婚礼聚餐,孔原被战友们灌得酩酊大醉,而邓小平酒量惊人,原来是李富春等巧施机关,以水充酒,使得邓小平免于一醉。    确立毛泽东思想    杨家岭,这个原本寂寂无闻的陕北小山村,因中国共产党和中共中央的到来名扬中外。这里产生了推动中国历史进程的一个又一个重大决策:百团大战、精兵简政、大生产运动;这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又一次重要会议:延安文艺座谈会、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中共七大;这里诞生了一篇又一篇对中国革命产生深远影响的光辉著作:《整顿党的作风》《新民主主义论》《愚公移山》。    七大的重大历史功绩是确定了党的政治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七大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克服党内的错误思想,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规律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它为党领导人民去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深厚基础。    在杨家岭革命旧址中,有一座中西合璧式的建筑物——中央大礼堂。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全党121万党员。毛泽东在会上致开幕词和闭幕词,并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走进中央大礼堂,里面的陈设仍然保持着66年前的风貌。主席台正中是毛泽东、朱德的巨幅画像;会场后面墙上,悬挂着“同心同德”4个大字;两侧墙上悬挂4幅“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标语;靠墙边插着24面红旗,象征着中国共产党24年奋斗的历程;插红旗的“V”字形木座是革命胜利的标志;在主席台的正上方,悬挂着一条引人注目的横幅:“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    党的七届一中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和中央委员会主席,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真正成熟,达到了空前的团结统一。毛泽东思想开始写在党的旗帜上,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七大会期50天,是党的历史上时间最长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七大共举行全体会议21次,是党的历史上举行全体会议最多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党史专家、延安大学教授杨延虎看来,七大作为“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史册,是必然的,也是来之不易的。    中共一大到六大,都受共产国际的深刻影响,因为二大后中共就成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随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和1943年共产国际的解散,中共七大独立制定了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的路线和方针、策略。历史证明,这些路线和方针、策略是完全正确的。    七大还总结历史经验,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    从六大到七大,因为战争、交通分隔等原因,中间相隔17年。此前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六届七中全会和整风运动,为七大胜利召开奠定了政治、思想、组织基础。    开展全党整风运动    1942年2月至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次整风运动。    1942年2月,毛泽东先后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和《改造党八股》的讲演,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的整风运动,在全党普遍展开。同年5月,中共中央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发表讲话并作总结,阐明了革命文艺为人民服务,首先是为工农服务的根本方向。    整风运动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着重于提高思想认识,团结同志。    在全党普遍整风的基础上,从1943年9月起,党的高级干部进一步讨论和总结党的历史。    在全党整风的基础上,1944年5月至1945年4月召开的六届七中全会,经过深入讨论和反复修改,集中全党的智慧,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党的历史上若干重大问题作出正式结论后,整风运动胜利结束。    全党整风运动,既是一次全党范围内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运动,也是破除党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错误倾向的伟大思想解放运动。通过整风运动,实现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全党新的团结和统一,对于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增强党的战斗力,是一次成功实践,是一个伟大创举。    在杨家岭毛泽东故居,展出了一张摄于1942年的照片:毛泽东穿着打有大块补丁的裤子,给八路军120师团以上干部作报告。一代伟人艰苦朴素的精神风貌,由此在人们脑海中定格。    延安革命纪念馆馆长张建儒说,杨家岭这处简陋的窑洞内毛主席居住了5年时间。在艰苦岁月里,他和普通群众一样吃小米饭、穿粗布衣。《毛泽东选集》1至4卷收录的159篇文章中,写作于延安的有112篇,写于杨家岭这孔窑洞的有40篇。    如今,在延安任何一个革命旧址参观,都会看到不断有人在留言簿上袒露心声。他们乡音各异,肤色不同,都对这片红色土地充满敬仰,都为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折服。在杨家岭革命旧址,前5个月的留言簿已写满15本。    景点介绍    杨家岭毛主席的菜园    杨家岭毛主席旧居(二)    杨家岭中央会议厅遗址    杨家岭原中央招待所    杨家岭革命旧址    杨家岭毛主席旧居
推荐讲师
 在线咨询